一览HR研究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理财人才站在“风暴中心”

理财人才站在“风暴中心”

发布时间:2006-12-01 10:22:29 点击数:35121次 来源:

人才市场报记者 杨柯

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招聘个人理财销售代表和个人理财销售主任;荷兰银行上海新世界支行招聘商业理财经理、梵高贵宾理财经理;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招聘个人理财顾问、贵宾理财经理……

近期,各外资金融机构对理财规划人才的需求,称得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只要在招聘媒体上任意搜索一下,就可见相关招聘广告“千朵万朵梨花开”。至于中资机构,需求量就更大了。个人理财业务,俨然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理财专业人才,也不可避免地置身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才争夺的“风暴中心”。

中外资“过招”个人理财业务

有句话听说过没有?“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银行调高存贷款利率、股市起伏不定、房价走势不明、车价步步下跌的情况下,手上的钱怎么打理才能生出更多的钱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过去的6年,中国理财业务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了18%。2005年,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2006年个人理财市场有望达到570亿美元。”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会长冼伟超表示。于是,个人理财这块“肥肉”,被外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盯”上了。

随着12月11日中国向外资商业银行全面开放个人金融服务期限的临近,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将个人理财市场作为外资银行的主战场之一。上海银监局11月披露,截至2006年9月末,沪上共有15家外资银行向市场推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且加紧了对高端客户的渗透。
于是自2005年以来,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在网点扩张以及理财人才吸纳方面步伐不断加大。今年4月正式成立的上海国际金融人才服务中心,每季度举办一次金融业专场招聘会,一般都能吸引30-40家金融单位,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荷兰银行等外资银行几乎每次都到场。在最近一次的招聘会上,这些外资银行又齐齐亮相,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为自己“赚吆喝”,类似个人理财顾问这样的普通职位和贵宾理财经理、VIP理财顾问这样的高端职位都是重点“吆喝”对象。

外资金融机构强力抢占市场的同时,中资机构也没闲着。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保险、联合证券、华泰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也在加紧招聘理财顾问、理财规划师等职位,招聘规模普遍大于外资,有些机构甚至常年在招聘会和招聘广告上“露脸”。

贵宾理财人员更受青睐

在理财业务领域,哪类从业人群身价最高?不用说,那一定是负责贵宾理财的专业人员。

10月20日,欧洲银行业巨头荷兰银行于上海浦东增设了一间梵高贵宾理财中心。这是继8月18日荷兰银行在中国最大的支行——上海港汇支行开业后,两个月内在上海开设的又一间梵高贵宾理财中心。目前,荷兰银行正在为这两间贵宾理财中心抓紧配备人员,理财经理、高级理财经理等职虚位以待。

花旗银行也把贵宾理财经理作为招聘重点,招聘中强调求职者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经验,至少要4-5年相关经验;二是知识,所要求的知识面相当广泛,既要了解花旗银行的所有理财产品及其操作模式和技术,又要精通金融保险政策,还要全面把握金融市场和经济大势;三是素质,抗压能力、服务态度、销售驱动力、人际交往能力缺一不可。多元化的要求,非一般的人才可以达到。

据业内人士介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向来有所谓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给银行带来80%的收入,高端客户无疑是银行理财业务当仁不让的重点项目。因此在高端人才的投入上,中外资银行都不甘示弱。

为了增加高端理财人员的储备,荷兰银行专门建立了中国培训中心,加快人才的培养。该中心于今年8月在上海投入使用,并已开展了由香港银行学会为其量身打造的“专业财富管理师” (Certified Financial Management Planner,CFMP)培训。荷兰银行的每一位理财经理都需要通过此项培训,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据记者了解,为了抢占高端理财市场,建行近年来在裁减基层员工的同时,不断补充优质“血液”,不但大规模招聘海外优秀人才,还聘任了很多拥有丰富理财经验的高级客户经理。工行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工行将与有关机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理财策划师,稳步提高工行个人客户理财服务的水平。

是专才更是通才

一个24岁的白领小姐,提出要购买30万元的寿险保障,外加10万元的大病保障,但是每个月的预算不超过60元。面对这个难题,某知名外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财规划师唐雪峰在键盘上手指翻飞,不到5分钟就给出了一个最合理的组合方案,而预算刚好是59元。

在唐雪峰的职业生涯里,这是一个颇让他自豪的案例。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理财规划师的“专业”。

事实上,保险理财只是理财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各类理财产品接连涌入市场,人们往往同时对保险、股票、基金、国债甚至黄金、房地产同时发生兴趣,他们需要理财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职业背景,为客户提供可选择的理财工具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理财目标个性化理财计划。在此背景下,理财顾问既要专业,又要是金融领域的通才。

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董事欧仁杰最近来沪时表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个人理财师,做出的规划是各类理财产品的相互兼容,他只有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类产品有了全面的把握,才有可能为客户做出合理、全面的理财规划。真正的理财师,不仅应当掌握银行的基本业务,还要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是既懂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才。”

“国内个人理财专业人才将从优秀的证券投资人才、资产运作人才、投资咨询人才或优秀的保险业务人才、客户经理中产生,注册会计师或精通税务的经济律师、房地产经纪人、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等也有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专业基础。”欧仁杰这样说道。

人才现状显尴尬

据了解,目前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服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的水平上,并不能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在银行从事个人理财工作的人员,通常做法是:抽调业务骨干,请来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然后进行行内的资格考试,获得“理财规划师”或者“客户经理”的相应资格后上岗。这样的理财人员,并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尤其在高端理财领域,和市场要求差距更大。和理财市场不断涌动的人才需求狂潮相比,人才的现状多少有些尴尬。

某国有银行上海市分行设在陆家嘴的理财中心,拥有5个“贵宾理财室”和3个“超级贵宾理财室”,每个房间配备一位获得过“理财规划师”资格的专职客户经理,与客户一对一地沟通。可有客户经理悄悄透露,超级贵宾一般也就在理财室里自由上网、查阅资料,自己的角色颇像“陪聊”。另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则把自己比喻成客户的“保姆”,除了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提醒客户及时转账之外,也就是替客户奔忙买买国债了。更有不少客户反映,所谓的理财师就是个“搞推销的”,接触下来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产品不错,值得买”、“没有风险”、“收益很高”等,根本谈不上理财规划。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直接造成了金融机构招聘困难。用人单位频繁出现在招聘会上,与此似乎不无关联。而另一方面,这种人才短缺的现象也催生了相关培训的繁荣,培训界有关人士表示,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国家理财规划师认证等培训将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