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谈论的话题不知道 Out恐惧症让职场人尴尬
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让各种信息大爆炸,接收者应接不暇,大家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信息的更新度越来越快,几天不出门,就容易out啦(译:你过时了,跟不上潮流了)!
一不小心就成了奥特曼(outman 的音译),被人取笑,这是越来越多职场人面临的尴尬。多数情况下,大家一笑了之,也没往心里去,但有一部分人却很在意别人的想法。“他们谈的,我怎么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我怎么全插不上嘴?”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听听职场人的倾诉,和心理专家的分析吧。
Alice,女,27岁,销售人员
我的“Out恐惧症”是从今年婚假回来后患上的,20天的欧洲蜜月行的确让我感到浪漫之极,甜到了心里。可好不容易把心收回来,准备开始工作时,发现短短20天的时间,就和同事们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中午吃饭时,大家客套地问了问我的欧洲行后,马上开始大谈特谈汤姆克鲁兹离婚,小贝躺着中枪。我听得一头雾水,问什么叫‘躺着中枪’,和小贝有什么关系,结果大家对视一番,突然大笑起来,说我成了奥特曼,快回去查一查!
说实话,我被他们的那场哄堂大笑搞得很没面子,心里有点小慌。回到办公室,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怎么回事,他们又开始讨论央行降息,是不是该买房子的问题了。
虽然是一起工作了两年的同事,但突然觉得和他们好疏远,他们谈论的话题我几乎插不上嘴。
不知是心理原因还是我真的一结婚就变傻了,总是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中国好声音”里面的什么莫愁,什么“毛太烫”(歌曲《high歌》里的歌词mountain top诙谐的一种音译)刚刚明白了个大概,还轮不上我发表意见。这不,又开始谈王石和红烧肉了……
在这种环境和心理压力下,我常常感到很沮丧,真想赌气不理他们,但工作又让我离不开大家。我都不知自己是怎么啦,以前不是挺好的吗,怎么一下子全变了?
可可,男,30岁,媒体人
我是今年初跳槽到了新的杂志社,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我去的地方,是行业内做得最好,最有口碑的媒体之一。
虽然我做好了从头开始,虚心学习的准备,但同事们捕捉信息的敏锐度和他们广泛的知识面,还是让我心生恐惧。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话题讨论,我几乎插不进去一句话。
我是个好强的人,去新单位之前,在以前的单位也算是个佼佼者了,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呢?可越是害怕,表现得越差,我甚至都不愿和同事一起去吃饭。
这种窘境持续了一个月的样子,发现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必须让自己从这种状态中调整过来。于是,我干脆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在家里把这家杂志社近五年的期刊全部翻看了一遍,边看边想边做笔记,找出这些新同事写作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找出自己与他们的差距,甚至都能发现他们这些年看了些什么书,听了什么讲座,选择的是怎么样的生活方式。
等到“病愈上班”之时,我心里不再恐惧,也渐渐跟上他们的思维节奏,交谈一些看法,交换一些理念,融入到他们中间去了。
如今,我已经做得很得心应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单位的“老人”了呢!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廖望分析,有些职场人的这种“out恐惧症”从心理学上讲叫适应障碍。就是发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后,产生了孤独感、失去了安全感,总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无法融合到一起。
廖望说,这种“out恐惧症”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这种感觉,别太往心里去,不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她给出了几点建议,让大家告别“out恐惧症”,哪怕仍旧out,但心里也没必要恐惧。
1.主动了解同事:主动很重要,千万别因为一两个out事件就把自己推移到大家之外的地方。多参加同事之间的活动,哪怕自己插不进嘴,站在大家中间,在一旁只听不说都可以,至少大家不会觉得你是孤立的。
2.自己发起话题:若觉得总是跟着别人起哄让你措手不及,不如自己发起一个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增进自己与大家的感情。
3.群聊不如私聊:往往大家“群聊”,讨论同一个话题时,谈得更多的是话题本身,人际之间感情的链接比较少。对“out恐惧症”的职场人而言,不如改为私聊,各个击破。一个同事,一个同事之间的谈话,会加强私人之间的情感链接,从而连起大家,让自己不再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