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你是蚁族吗?
蚁族 - 简介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其它大城市如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地都有大量“蚁族”,其在全国各地有上百万的规模。北大博士后、青年学者廉思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蚁族”现象将长期存在,可能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蚁族”的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和情绪波动较大,故而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他们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是靠在互联网上宣泄自己的情绪。
在美国这个群体有个比较好听的名称——“young workers”(青年打工者)。美国的一家专业机构(Peter D. Hart Research Associates)曾经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做过一项跟踪调查,调查涉及该群体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就业、收入、医疗保险、家庭生活等。
蚁族的心理状态和现实作为
蚁族们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可以脏,可以累,但是绝不可以低头。蚁族的心理往往是脆弱的,在面对金钱的话题时显得特别敏感,往往迫于生计,却还是认为谈钱太俗气,特别有人拿钱砸他们的时候,在羡慕的同时会恼羞成怒,很可能因为一句关于金钱的玩笑而勃然大怒。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感到心酸的同时,蚁族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去处,那就是网络世界,他们沉迷于网络,在网络的杀伐、争夺和情感互动中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对待一些诸如魔兽世界、开心网等游戏时态度异常认真,就仿佛那是他们真正的生活。蚁族重视“一月一次”的精神享受,定时的约上一帮人去吃一顿火锅看个电影,然后剩下的日子只啃方便面。蚁族往往还心存美好的幻想,经常幻想着某天成为大款,开一辆宝马拖一辆奥迪,而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自嘲的笑笑。蚁族对现实不满的同时,行为却安于现状,并不从实际去改善生活,一方面是社会没给太多机会,二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创意和决心支撑自身的改革,因为有创意和决心的人早就摆脱这种困境了。蚁族们大部分都是在学校的时候安于享乐的人群,抱着考上大学就完成任务,毕业有好工作等着他们的信念蹉跎4年的大学生活,而不是像那些有危机感的学生一样在大学里继续深造,在别人考上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进入大型企业的同时只能望洋兴叹。
基本特征
1.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2.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
3.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
4.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5.生命力顽强,虽然生活艰辛,但奋斗目标明确;
6.虽然没有如蚁般可以搬动30倍于体重的东西,但是都能咬牙背起
自己的责任,无论多重。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期望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7.群体活跃而且行动团结一致。
“蚁族”现象引起关注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发展过快,“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就业观念,再加上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毕竟,大城市的机会更多,发展空间也更大。他们怀揣梦想前来“寻梦”,追求梦想的群体们认同聚居一起,放弃河北石家庄国企文职工作的小秦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兴趣,为了理想”的追梦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统计,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聚居村中就有超过85%的人为外地户口,仅15%的人是北京本地户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主要问题还是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已经滞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看到大学毕业生所遭遇的困境,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和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一同呼吁: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就业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数字,更应该看到数字下面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他们渴望教育体制改变的无力挣扎。
给“蚁族”一片广阔的天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大学生就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将焦点对准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城市“蚁族”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蚁族”指一个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如何让“蚁族”走出困境,还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参与审议报告的常委会委员各有所见。
“北京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漂着而没有正式就业。”常委会委员牟新生对“蚁族”的生活状态十分感慨:“这些‘蚁族’很多居住在远郊区的民房中,有一个村子住进了上万名大学生,几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没有暖气。他们的月收入基本上不超过2000元,日子过得很艰苦。”
常委会委员白景富认为,“这么多‘蚁族’找不到工作,没有固定住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心理压力,时间长了就会成为极大的社会问题。”
常委会委员们分析说,“蚁族”形成的原因首先来自大城市的吸引力,“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是很多人的共同想法;其次,高校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蚁族”群体日趋扩大;再有,狭隘的就业观念、要求和实际相脱节,使得“蚁族”在就业上走进死胡同。
常委会委员宋法棠表示,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都聚集在城市,城市又拿不出那么多就业岗位,应该加大运用财政杠杆引导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到农村的力度,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
牟新生则认为,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应着力破解两对矛盾,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这需要上升到学校教育层面加以解决;二是大学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来逐步解决。
“虽然现在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了,但高校可以考虑建立推荐制,把大学毕业生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常委会委员程贻举说。
常委会委员李乾元、汪光焘都认为,中小企业的繁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就业水平,应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步入良好发展轨道,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蚁族 - 生存现状
1、生活条件差,经济来源少。
2、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3、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
4、公共社交匮乏,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5、朋友聚会,吃完饭,去唱歌或看电影是常有的事儿,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有些奢侈,他们的娱乐项目多是上网聊天、打游戏。
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蚁族 - 利益诉求
廉思:“蚁族”作为80后社会群体,对网络的熟练程度是整个社会中较高的一个群体。目前并没有类似蚁群中蚁后地位的“带头大哥”存在,在遇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大多会选择采取行动来进行自身利益诉求,而不会选择沉默。而且,这一群体大多倾向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同时,这一群体对于罢工、游行示威等较为激烈的集体行动的倾向依然很低。
虽然这一群体目前参与集体行动的倾向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参与集体行动的倾向,也并不意味着任由这一问题扩大,他们未来参与集体行动的倾向依然很低。
在相对剥夺感强烈,生活满意度低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改善中国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的生活状况,任由其不满情绪累积,那么,未来各种怨恨高度积累、叠加达到集体行动的临界水平时,一旦出现某一特定事件,在特定情境下,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可能就会发生。
调查中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作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其次是“住房政策的倾斜”和“平等的户口政策”,其它方面有“医疗政策的倾斜”、“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充分的就业信息”。
蚁族 - 社会问题
清晨,高程在凌乱的小屋里穿上西装,等着自己的是难跑的业务,但为了生存,只能硬着头皮,上!大学生蚁族“蚁族”目前隐约已与“啃老族”和“月光族”在80后中形成三“族”鼎立之势。
“蚁族”的大量涌现,正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导致对生产线工人的需求远大于对大学生的需求)、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等,单从供需方面来看,连年扩招导致严重的大量供给,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最直接的动因。
首先,日益增长的应届生队伍对每年的就业市场都是一股沉重的压力。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最近几年的增长趋势吧:
2006年 413万;
2007年 495万;
2008年 560万;
2009年 611万(预计);
2010年 650万(预计);
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岗位数量远远落后于这一数字。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始终在70%上下浮动,这就意味着每年仍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的第一时间找到工作。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00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雪上加霜的是,本次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直接导致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
本就面临着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困难,这里的不对称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间、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更直接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上。以几大招聘网站为代表的信息平台的出现,更多地扮演的是一个“单向”的将企业招聘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角色,而在求职者投递简历之后,石沉大海的现象恐怕是占了绝大多数,更不用谈能为招聘应聘双方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了。媒体报道,央企校园招聘,录用和收到简历比例在1:6000-8000,这样想想也就不得不释然了。
蚂蚁虽小,聚蚁也成军!他们是新时代的重要组成,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有义务为“蚁族”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现当务之急是要用各种手段让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蚁族”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一方面得益于近期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解冻”他们的招聘计划。单就任仕达一家机构而言,第三季度内从企业接到的委托招聘的岗位数就已经超过了4000个。
另一方面还有更多的企业处在观望,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一下子释放出大量的固定岗位,在宏观环境只是转暖的情况下也是勉为其难。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尝试选择“弹性用工”,例如直接按项目聘用;而更多企业则向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寻求“灵活派遣”服务——在劳动力需求高峰期从专业机构“租用”这些员工,等到高峰过后再退还给专业机构,由其调往其他有需求的公司继续服务。
“弹性用工”模式是采用市场机制的手段将企业原本犹豫不决的雇佣意愿“释放”出来的。受益的不仅有企业,还包括“获得工作机会”的“蚂蚁”们,同时也为社会民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其实在欧美国家,这种“弹性用工”模式早已是非常成熟的用工模式。在欧洲,任仕达服务的大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从“弹性用工”、“灵活派遣”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弹性用工”多一些实践空间呢,毕竟这有可能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手段之一。以上海人才、任仕达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在此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其实在除了采用各种手段创造、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亟待解决的还有“摩擦性失业”。
蚁族生活一角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临时性失业,这种情况在“蚁族”中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就需要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搭建起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双向沟通平台,加速资源配置过程——利用他们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大量的(企业)客户资源,帮助“蚂蚁们”找到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和能够发挥能力的舞台。这绝不是搭建一个招聘网站就能够解决的,还对我们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合——作为招聘信息的整合者和传达者,人力资源机构需要将手中的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好,找到对应的高校资源,将企业最新的招聘动向传递给大学生,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求职方向; 引导——人力资源机构需要具备在一个地区内、甚至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导、调配人才流动的能力,以尽量维护各地大学生就业市场间的平衡发展; 匹配——利用专业的人才“匹配”技术和流程,加速供需双方的适配过程,减少人力资源闲置时间;同时大批量招聘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可观的成本。
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极少为人所知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是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题的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都寥寥无几。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蚁族”在主流话语中的缺失,并不代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要。
“蚁族”存在“转折年”现象。“聚居村”是一个流动者的聚居地,主要以毕业三四年内的“蚁族”为主体,第四年后的毕业生人数会大幅度减少,毕业五年以上仍然住在聚居村中的“蚁族”只占6.8%。因此,毕业后第三年或第四年是“聚居村”中“蚁族”的“转折年”。所以,我们应高度关注毕业三四年内高校毕业生的心态和动态,这对于消除社会隐患是相当重要的。
蚁族 - 给蚁族的十句话
唐骏将十句人生感悟告诉给在大城市生活着的“蚁族”。
1.不要丧失自己拥有的梦想与追求
不能因为说社会对你要求你就去努力,或者社会对你没有要求你就不努力,努力应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在努力的过程中,比如努力获得一套房子,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旦失去了这些,人生中对于未来的梦想和追求就都失去了,当走进房子的时候,会发现房子只是一个空壳,因为心灵是空空的。我们是要追求,我们也为了金钱,或者物质的目标所追求,但是千万不要去忍受追求过程当中的那种痛苦,不要抹杀了自己拥有的梦想与追求。
2.享受为了买房买车而奋斗的过程
为了买一辆车,一个房子的目标听上去可能没有那么宏伟,但是有目标和追求总是好的。但是,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千万不要压抑自己,因为我们说你拥有一辆车又怎么样呢,那么多人都是有车的人,我也没觉得拥有一辆车是个伟大的过程,但是我更多的希望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千万不能为了梦想,为了结果而去一味强调得到,要享受这个过程。
3.我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被复制
复制并不是复制我的人生经历,没有一个人可以复制另外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必要去复制。我说的复制是指,我在过去的人生职业道路上,点点滴滴所积累的一些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4. 给自己定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
我永远给自己定一个相对比较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我努力一天,我就会发现我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当我发现我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会带来一种自信,然后更多的带来这种期望,我就觉得我已经看到曙光了,就像一个人在一个大的隧道里面,如果他看不到一点点灯光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往前走的这种意志了。每努力一天,每努力一周,会发现,我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5.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就有机会成功
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清楚,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然后就是要有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一定是原地转,原地转的时候,肯定是不可能往前走的,所以要给自己定个人生规划。
6.要把社会想象的美好才会有信心
认为社会不公平,在另外的意义上会使我们失去努力的动力,要把社会尽量想得美一点,因为一个美的东西,你才会愿意追求它,如果你认为这个社会都不美了,那么你还追求它干吗,或许你会说‘我就为了我自己就好了’,但是要想到,光为了自己,而对社会没有信心的话,会变得没有信心努力下去。
7.不要对自我的人生有过高的定位
往上走要避免过高的定位,千万不要把这些人作为目标,因为做不到。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你是否找到了你自己的目标,你应该清醒自己,这是你的思维观。
8.用自己的进步来定义自己的成功
年轻人不要和别人比较。首先应该努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成功人的位置上看待,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建立自信,拥有对于未来努力的动力,从而走向一种正循环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功利的看待他人的成功,迫不及待地去追求他人三天可以成功的结果,这样的后果是使自己变得浮躁,所谓真正的成功,用唐骏的话说就是:“如果能改变了自己,超越了自己,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9.“蜗居”是我们真正人生过程的一部分
唐骏说到:“我不会一辈子当蚁族的,当我达到了一个价值,有一定的能力,对社会有一定了解以后,社会关系也会获得一些财富,我一定会搬出来。现在让我回想过去的那段蜗居经历,虽然是人生当中一个悲惨的过程,但我反而觉得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10.租房不是自卑而要化成一种宣战
千万不要觉得你是在租房子,不要认为租房子就是自卑的、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