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太“冒”了?
不久前,职场心结的邮箱里多了一封名叫“文霞”的女孩子的来信。在信中,文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学生初入职场满腔热忱换来冷落的故事,这种故事在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中时有发生……
两年前,我刚刚从一所大学中文系毕业,满怀着对事业的憧憬,胸中充满了今日长缨在手,早日缚住苍龙的气概。在人才交流大会上我与一家中型日化企业签订了协议,到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当时厂部给我和搭档老李制定的具体任务有两项:每月编发四期厂报并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篇。在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后,初出茅庐的我充分发挥了在大学时办校报的经验和特长,很快进入了角色,下车间、跑市场、收集素材、制定选题、到新闻单位送稿、改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打理下,厂报的内容、风格焕然一新。更令我感到振奋不已的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当月我一人就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4篇,第二个月在市里上稿实现翻番的基础上,实现了该厂在省报上零的突破。成绩令我鼓舞,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乎每月都要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10多篇,一时间,日化厂是电台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
就在我为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发现搭档老李的脸色日益变得不好看起来(按年龄和工龄应该是我的老师),我俩之间谈起工作来也到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地步。这是怎么回事呢?开始我还真的有些疑惑不解。后来我才了解到,在我之前,老李同另外的一名同事负责厂里的外宣工作,每月按部就班,刚好完成厂部规定的任务,有时甚至还完不成。现在可好,我一个人一下子就破了厂里外宣工作的历史记录,叫人家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由于我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半年之中得到了厂长的多次表扬,厂办主任也是对我喜爱有加,厂办的一些大的活动策划,一些重要材料的编写,都直接交由我来牵头组织进行。厂长的一些对外活动也经常点名让我参与,一时间我在厂里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备受关注与重视。但是渐渐地感觉到周围的同事们与我产生了距离。到后来,针对我的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多了起来。说什么有政治野心,要抢在别人前头加塞晋升……正当我对周围这样的一种环境陷入迷惑之时,市里对我们厂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厂长调到市里的一个局担任了副局长,厂办主任也升至为另一家企业的副厂长,原厂办副主任接替了厂办主任的位置,我的原本已经不顺的周边工作环境,一下子来了个雪上加霜,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处不胜寒”。
工作上的高起点介入,使我陷入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尴尬境界。由于我先期对厂里的宣传资源的过度开发,到后来竟出现了断档现象,新闻单位对我们厂的报道力度有所减弱。这时,厂办新任主任(原副主任)发话了,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批评,说什么干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并指定由我一人专职负责外宣工作,还美其名曰是对我的信任。工作任务也由原来的每月市级新闻单位上稿4篇调整为8篇,省级新闻单位每月上稿2篇。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转我认识到,偶尔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时来个小高潮是有可能的,但想长期维持下去又是不可能的,得,自己把自己架到了二道梁上,尽管竭尽全力,还经常出现完不成当月工作任务的情况。周围的冷嘲热讽又开始此起彼伏起来,到了年底工作考评时,在厂办系统30名员工中,我的民意测评排在了第26位。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完全明白了,这正是我锋芒毕露、急于在事业上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后果,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败走麦城,离开此地是摆在我面前惟一的选择。
痛定思痛。离开该厂后,我并没有急于去找工作,而是用了近两三个月的时间,对自己参加工作一年来的经历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思考的结果是:工作上不能太“冒”了,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慢慢积累“资本”、打牢根基,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不知道我这想法对吗。
两年前,我刚刚从一所大学中文系毕业,满怀着对事业的憧憬,胸中充满了今日长缨在手,早日缚住苍龙的气概。在人才交流大会上我与一家中型日化企业签订了协议,到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当时厂部给我和搭档老李制定的具体任务有两项:每月编发四期厂报并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篇。在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后,初出茅庐的我充分发挥了在大学时办校报的经验和特长,很快进入了角色,下车间、跑市场、收集素材、制定选题、到新闻单位送稿、改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打理下,厂报的内容、风格焕然一新。更令我感到振奋不已的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当月我一人就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4篇,第二个月在市里上稿实现翻番的基础上,实现了该厂在省报上零的突破。成绩令我鼓舞,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乎每月都要在市级新闻单位上稿10多篇,一时间,日化厂是电台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
就在我为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发现搭档老李的脸色日益变得不好看起来(按年龄和工龄应该是我的老师),我俩之间谈起工作来也到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地步。这是怎么回事呢?开始我还真的有些疑惑不解。后来我才了解到,在我之前,老李同另外的一名同事负责厂里的外宣工作,每月按部就班,刚好完成厂部规定的任务,有时甚至还完不成。现在可好,我一个人一下子就破了厂里外宣工作的历史记录,叫人家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由于我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半年之中得到了厂长的多次表扬,厂办主任也是对我喜爱有加,厂办的一些大的活动策划,一些重要材料的编写,都直接交由我来牵头组织进行。厂长的一些对外活动也经常点名让我参与,一时间我在厂里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备受关注与重视。但是渐渐地感觉到周围的同事们与我产生了距离。到后来,针对我的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多了起来。说什么有政治野心,要抢在别人前头加塞晋升……正当我对周围这样的一种环境陷入迷惑之时,市里对我们厂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厂长调到市里的一个局担任了副局长,厂办主任也升至为另一家企业的副厂长,原厂办副主任接替了厂办主任的位置,我的原本已经不顺的周边工作环境,一下子来了个雪上加霜,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处不胜寒”。
工作上的高起点介入,使我陷入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尴尬境界。由于我先期对厂里的宣传资源的过度开发,到后来竟出现了断档现象,新闻单位对我们厂的报道力度有所减弱。这时,厂办新任主任(原副主任)发话了,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批评,说什么干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并指定由我一人专职负责外宣工作,还美其名曰是对我的信任。工作任务也由原来的每月市级新闻单位上稿4篇调整为8篇,省级新闻单位每月上稿2篇。经过前一阶段的运转我认识到,偶尔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时来个小高潮是有可能的,但想长期维持下去又是不可能的,得,自己把自己架到了二道梁上,尽管竭尽全力,还经常出现完不成当月工作任务的情况。周围的冷嘲热讽又开始此起彼伏起来,到了年底工作考评时,在厂办系统30名员工中,我的民意测评排在了第26位。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完全明白了,这正是我锋芒毕露、急于在事业上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后果,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败走麦城,离开此地是摆在我面前惟一的选择。
痛定思痛。离开该厂后,我并没有急于去找工作,而是用了近两三个月的时间,对自己参加工作一年来的经历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思考的结果是:工作上不能太“冒”了,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慢慢积累“资本”、打牢根基,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不知道我这想法对吗。
上一篇:做为职场人士,你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下一篇:微软引领HR管理新潮流